【工匠】李連凱:讓世界領略資陽“智”造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作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資陽市科技工作者在新時代的歷史大潮中攻堅克難、奮力前行,其中涌現出很多優秀代表。近日,2021年資陽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發布會舉行,10名科技工作者獲評“最美科技工作者”殊榮,中車資陽公司機車車輛系統研發部工程師李連凱光榮上榜。
李連凱,中車資陽公司機車車輛系統研發部工程師,主要負責城市軌道市場領域總體設計工作,工作6年來,先后參與新造項目6個,公司級研究性項目5項、中車級研究性項目1項,具有豐富的機車總體設計經驗和創新的研究視角。近日,記者來到中車資陽公司,李連凱正在為最新研發的電傳動鋼軌探傷車做最后的調試。
李連凱正在設計探傷車
李連凱告訴記者,新研發的電傳動鋼軌探傷車是川內首臺,有探傷速度快、探傷準確度高的優勢,近期將運往貴陽和成都開展城市軌道鋼軌探傷作業,后期將運用于全國范圍內的鋼軌探傷作業。新研發就是新征程,新榮譽也是新起點,李連凱就是在不斷的研究和設計中讓世界領略到資陽“智”造。
電傳動鋼軌探傷車內部構造
2014年,從西南交通大學研究生畢業后,李連凱加入中車資陽公司,成為一名機車設計師,開始了和中國鐵路事業的不解之緣。2015年,他主持完成的南京地鐵調車機車是中車資陽公司重返城軌市場的第一臺調車機車。正是有了這個“第一”,讓李連凱為公司拿下大單,先后實現了貴陽地鐵、青島地鐵、長沙地鐵、成都地鐵等調車機車銷售,累計銷售40臺,實現銷售收入約3億元。至此,包含地鐵調車機車在內的城軌液傳調車機車在內外走廊系列、功率等級、多配置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并形成產業化平臺,成為國內首個完善的液傳調車機車平臺,獲得中車科學技術三等獎,為公司進入城軌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連凱檢查機車設備
不僅完成了國內首個液傳調車機車平臺,李連凱還讓資陽“智”造走出了國門。2017年,他主要負責的窄軌液傳調車機車研制及平臺搭建,實現了蘇丹液傳調車機車銷售,該機車于2018年運抵蘇丹運用至今,實現銷售收入約3500萬元。此外,窄軌液傳調車機車平臺還通過中車成果鑒定并評定為國際先進。
除了機車研發,李連凱在質量把控方面也頗有建樹。他最新參與設計的28噸純電動軌道工程車,設計錯誤數由常規車型的15條左右降低到2—3條,設計錯誤率下降70%。28噸純電動軌道工程車是中車資陽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能源純電動軌道工程車,相比傳統的內燃液傳工程車,它的優點是零排放無污染。目前,該車已批量生產19臺,并廣泛應用于成都地鐵、深圳地鐵、鄭州地鐵等多個施工現場。